原标题:畅游山海关老龙头
作者:许斌
人们都说到了秦皇岛,如果不去山海关和老龙头,就算白去了。今年初冬我来到秦皇岛旅游,到达秦皇岛的第四天,把老龙头、山海关畅游了一番。老龙头位于山海关东南部渤海之滨,距离山海关景区4公里,是明长城的东起点。长城像一条巨龙,横亘在华夏大地之上,东端在山海关城南直插入海,犹如龙头高昂,因此称之为“老龙头”。老龙头是戚继光,抗倭时期修建的是长城的一部分,一直延伸到海里,这样可以防止倭寇成潮落时从海上来袭击。据说:老龙头城墙下有十几口大锅,这里还有一个故事。戚继光带领将士们驻扎在海边,整日思考如何在海边修筑长城。可海边尽是沙滩,潮水日夜澎湃,筑城很难,戚继光日思夜想,没有了良策,忽然一个浪海浪打来,把一个大锅掀翻了,由于压力。缘故,大锅牢牢的吸在沙地上,无法翻过来。戚继光看见之后大喜,立即命人把所有的行进锅都吸在草沙地上,然后在锅上筑城,就有了今天的老龙头。老龙头上还有一块石碑,石碑有两块大石头拼接,上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亲题的“一勺之多”四个大字。乾隆皇帝把渤海水化作一勺水,注意他的胸襟和霸气。老龙老龙头上的城墙几乎没有损坏。一块就有几千斤重。城砖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燕尾槽,两个燕尾槽合成一个银锭槽。当时戚继光命人往这两个燕尾槽中间的洼处注浇铁水。铁水冷却凝固之后,两块近百个办公桌上的城墙砖,并紧紧地连在一起,坚不可摧。城墙被海水日日夜夜扑打了几百年,却丝毫没有损坏。沙滩筑成这么一个巨大的难题,被勤劳智慧的古人给攻克了。对这个伟大的工程来说,惊涛骇浪不算什么,还它还是伫立千年万年,一直见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创造的历史。在城墙上还有一门锈蚀斑斑的大炮,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法国侵略者留下的。这门大炮和壁立的城墙一起无言地叙说着近代那一段屈辱的岁月。在戚继光龙营内,有一个特大的锅,这口锅一次可以做全营1500人的饭食,它有两人多深,半径就有一米多高。锅下的灶膛口也有一人多高,烧一顿饭要用木柴材、苞米芯一仓,而这一仓就是长、宽、高都近两米,可见这口锅有多大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。山海关箭楼耸立在城墙东门的城台之上,有箭孔68孔,正中悬挂着明朝进士肖显题写的匾额,“天下第一关”。箭楼中央供奉着仿制的青龙偃月刀,重达166斤,据说谁能把他舞动起来,谁就有资格做守关大将军。箭楼和南边的牧营楼,靖边楼北边的临阁楼组成一个。战国时期,上百士兵站在老龙头上,隔一米站一个士兵,向四面张望,是在观景吗?不是,是在观察敌情。突然,远方海平线上出现了百只战船!士兵们慌乱的跑来跑去,不一会,从楼里出来了几个身材魁梧的将军,各个气定神闲,身如磐石!敌船越来越近了!一位将军大和:“放箭!射击!”话音刚落,万箭齐射,硝烟四起,战火一片,士兵们,提心吊胆,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……战争结束了,一片寂静,船不是沉海,就是被打的稀烂,只剩残骸,一眼看出,驻守长城的人胜利了,他们欢呼着,舞蹈,欢庆胜利。将军望这大海,想着下一步的计划……我被导游惊醒了。“旅客们,您们现在看到的,就是长城的开头——老龙头!”虽然我在安徽,去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,却不知长城的始点。今天,我来到心驰神往的长城始点——老龙头!站在长城上,被海风吹着,我感到无比清爽,长城上闪光灯此起彼伏。喊叫声、赞叹声响彻云霄。平静的海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,映照出人们无忧无虑,自由自在的游玩的身影,一片和谐的场面……气势雄浑的军事关卡,互相支援,互相配合,可攻可守。从此倭患终被荡平。戚继光曾为诗:“南北驱驰报主情,江花边月笑平生,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横戈马上行。”老龙头山海关都以其军事上重要作用成为一方的重镇,保卫着国家。现在又以其历史传说和雄伟的建筑风格享誉世界,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圣地。如今早已成为人们观看和游玩的景区,过去的人们担惊受怕,提心吊胆,而现在的人们个个轻松愉快,无忧无虑。过去的海上硝烟四起,战火一片是可以想象的。而现在,沙滩上满是逍遥的人们,快艇在海面上飞驰,上面的人大声喊,爽。虽然海水寒冷我们也不虚此行下海嬉戏玩耍,拍照留念。我们为他们的智慧和结晶所折服,更被中国古人英勇不屈和奋战到底的精神所感动。
2022.12.2







